第四十九章 过去这一年(上)_华娱之粉墨登场
日读小说网 > 华娱之粉墨登场 > 第四十九章 过去这一年(上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十九章 过去这一年(上)

  1994年5月22日,华国江城市林轩的家中。刚过小满,这天气就热的厉害。吃了一整个冰镇西瓜,林轩仍然觉得躁得慌。没办法,他只能把刚换的日立空调打开了。

  作为传统的三大火炉之一,江城在“热的要死”这一方面,从未让人失望过。每年夏天,林轩都觉得已经热到极限了。没想到,第二年他分分钟就被越来越高的温度打脸了。

  关于江城的热,还有一个小故事。某年夏天,姚老师一家三口去山城玩。入住旅馆时,前台小妹问他们道:“这么热,怎么来山城旅游啊?”

  姚老师把身份证拿给她,她看了一下,恍然大悟道:“哦,你们是来避暑的啊!”

  听了姚备娜绘声绘色的把故事讲完,林轩才知道,原来他上一世看到的段子“江城大学的非洲留学生暑假期间因为忍受不了高温,不得不回国避暑,放弃了在华打工挣钱的机会”没准是真的。

  当然,江城再热,在五月底这个时间,也没那么夸张。林轩觉得躁得慌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心里有事。看着桌子上放着的两份电影邀约,林轩有点举棋不定。他叹了一口气,将目光投向了窗外,那里有几个他认识的小朋友在丢沙包。

  “时间过得好快啊,转眼就1994年中旬了。”林轩暗自感叹道。是啊,过去一年多,确实发生了不少事情。

  鸡年春晚后,随着林轩本人热度的持续走高,他在米国主演的《小鬼当家》和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成为了华国民众当时最想看的电影。大家都想知道,是啥样的影片,能付给他4000万元的天价片酬。

  九十年代初,街边的录像厅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滋长着。《小鬼当家》的录像带早在1991年8月22日就发行了,所以大部分人都能在录像厅看到这部电影。不过,由于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的录像带还没发行,所以人们在录像厅里也找不到这部电影。

  华影公司敏锐的洞察到了市场的需求。他们在1993年2月底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展开了谈判,希望买下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的内地发行权。这时候,国外的影片都是以批片的形式引进的,还没有分账片的先例。

  二十世纪福克斯给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内地发行权开的价格不低,超出了华影公司的承受能力。就在这时候,刘芯薇加入了谈判。她一顿操作之后,二十世纪福克斯同意以10万米元的超低价格,将两部《小鬼当家》的内地发行权打包卖给华影公司。作为交换,华影公司的代表私下承诺,未来有分账片的政策后,会优先引进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影片。

  10万米元的价格虽然不高,但米元就是米元,华影公司需要向外汇局申请外汇额度。就在华影公司的代表为此发愁时,刘芯薇主动表示可以向他们提供一笔低息贷款用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她甚至说,如果觉得10万米元不够,还可以借给他们更多。

  引进外汇,哪怕是借来米元,在1993年都是一笔政绩。作为华国电影行业的巨无霸,华影公司肯定是不缺人民币的,但米元就不一样了。经过商谈之后,双方达成了总额为150万米元、期限为一年、利率为%的借贷协议。

  这个利率水平,在当时的大环境下,是极低的。要知道,华国人民银行1993年初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%,到1993年底时更是达到了%!

  不过,刘芯薇也有一个条件,就是要求华影公司以人民币归还,汇率以还款时的华国官方汇率为准。如果汇率有变动,损失由华影公司承担。

  华影公司的代表觉得这不是问题。从1990年到1993年,人民币对米元的官方汇率确实在不断走低,但每年的幅度都控制在%以内。这对于他们来说,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
  谁知道,1994年他们还款时,人民币对米元的兑换比例从1:暴跌到了1:!华影公司借了150万米元,最终还了万人民币。而且,他们还得承刘芯薇的人情。

  华影公司拿到《小鬼当家》系列的内地发行权后,就把影片交给了魔都电影译制厂进行译制。作为原影片的主演,林轩也受邀参加了译制的工作。

  他一开始以为,译制和配音没有什么区别。到了魔都之后,才知道译制一部电影,远比他想象的复杂。

  一部译制电影,需要经过剧本翻译—初对—对口型—选配音演员—复对—实录—鉴定补戏—混录八个阶段。译制一部电影,不但需要配音演员的参与,还得有专业的译制导演来把控这个过程。比起配音这个词,译制工作理解为“用本国语言再表演一遍”更为合适。

  魔都电影译制厂的配音人员非常认真,他们对原影片的每一句英文台词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、打磨,力争做到每句话都对的上口型。同时,他们还得考虑如何用米国人的腔调来表演翻译打磨后的台词。

  这对林轩来说,也是一个新的体验。适应了几天后,他很快就上手了。作为原影片的演员,他还给译制工作组提了不少有建设性的的意见。在魔都待了了一个多月后,两部电影的译制工作终于完成了。

  《小鬼当家》译制版是1993年5月1日在华国内地上映的。下映时,收获了1300万的票房。这个成绩算是相当不错了,毕竟很多人已经在录像厅看了一遍原影片。

  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译制版的上映日期是1993年7月11日,赶在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原影片的录像带前。很多华国群众早就对这部电影翘首以盼了,一时间,原本上座率低迷的电影院,竟出现了人山人海的状况。

  由于另一部重磅电影《霸王别姬》在魔都上映后不到两周就因为某些原因被撤下,整个1993年的暑期,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译制版基本实现了霸屏。相比前者,后者也更适合家长带孩子去看。

  最终的结果是,三个多月的上映期过后,《小鬼当家2:迷失纽约》译制版拿到了3200万票房。按照4块钱一张电影票价计算,观影人次差不多有800万。

  这个成绩,在1993年的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可以排到第二位,仅次于在九月恢复上映的《霸王别姬》。后者断断续续上映了接近半年的时间,斩获了4800万票房。

  1993年,内地的票房统计还是一笔烂账。林轩拿到的数据,也是华影公司内部推测得出的。这种情况要等到1994年第一部海外分账片《亡命天涯》上映后,才有所好转。不过,也仅仅是“有所好转”而已。

  内地的票房再高,林轩也分不到一毛钱。不过,两部电影相继上映后,华国民众对他的喜爱程度更高了。毕竟,又萌又聪明的“林·麦卡利斯特”谁人不爱呢。没错,两部电影的在译制版中,“李·麦卡利斯特”变成了“林·麦卡利斯特”。这是译制导演的主意,反正二者发音差不多,光看演员的口型是根本分辨不出来的。

  1993年7月23日,又一部林轩主演的电影在米国上映了。这部英文名为《Thunderboy:Lin》(雷电之子:林)的影片,开画影院只有413家,上映地区也只有加州、伊利诺伊州、纽约州等地。影片首周的票房是525万米元,其12712米元的单影院收入让二十世纪福克斯决定扩大放映规模。

  随着林轩赴米参与到电影的宣传活动中,《雷电之子:林》的票房连续两周实现了逆跌。不过,这毕竟是一部来自华国的儿童电影,下映时,总票房“仅有”3324万米元。

  这个票房成绩对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,简直是喜出望外。毕竟,他们只花了150万米元,就买下了这部影片的全球版权(华国内地除外)。然而,仅仅从米国和枫叶国,他们就获得了超过1600万米元的分账票房,投资回报比高达1:5(宣发上也差不多花了150万米元)。

  没错,《雷电之子:林》就是林轩的电影处女作《霹雳贝贝》!第一次看到这个充满了超级英雄大片味道的名字时,林轩差点笑岔气。他演的明明是华国小男孩贝贝,怎么到米国就成大锤托尔了?

  《雷电之子:林》的预告片剪的也很有意思。二十世纪福克斯把电影里贝贝发电教训抢座青年、使交通灯常绿、让失明老人恢复视力的镜头和外星人两次出现的画面剪到了一起,最后打上了“ThisJuly,SeehowLeeMcAllistermeetsanAlienontheGreatWall”这行字。(这个七月,见证李·麦卡利斯特在长城上与外星人相遇)

  可见,预告骗这一套,米国佬早在九十年代初,就玩的很熟练了。你看,李·麦卡利斯特、长城、外星人,三个关键词,哪个不是具有一等一的吸引力?

  林轩不知道,那些期待去影院看一部华国版本《外星人》的米国观众们,出影院时会不会骂娘。毕竟,严格意义上说,《霹雳贝贝》只能算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家庭伦理片。

  出乎他的意料,《霹雳贝贝》上映后,米国那些苛刻的影评人居然对其评价还不错。他们普遍认为,电影主人公林贝贝在学校的遭遇,与有色人种在米国中小学备受歧视的现状很类似。

  连《芝加哥太阳报》娱乐版主编、著名影评人罗格·艾伯特都说,《雷电之子:林》虽然制作粗糙,但的确是一部充满政治隐喻的合格电影。唯一让他感到失望的是影片的结局;在他看来,外星人把“林贝贝”带走,才更符合其内在的隐含主题。因为,这样才能影射“有色人种只有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才不受歧视”的糟糕现状。

  林轩读完这些影评后,只想说一句:大兄弟们,你们想多了!

  年初协助华影拿下《小鬼当家》系列内地发行权时,刘芯薇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达成了一个关于《霹雳贝贝》海外版权的补充协议。二十世纪福克斯同意给予林轩5%的北米地区《霹雳贝贝》票房分成,以换取他同意参与到一个为期14天的电影宣传活动中。

  林轩因此额外收入了80多万米元。这钱太好挣了,他只需要在几个城市的路演现场表演一下功夫,接受几次采访,最后上个访谈节目就完事了。

  当然,几十万米元对现在的林轩来说,已经不算什么大钱了。对他来说,《霹雳贝贝》在米国上映后,他的票房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,这才是最大的收获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