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一岁除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日读小说网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103章 一岁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3章 一岁除

 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103章一岁除李世民是很需要孙思邈有点反馈的。

  或惊或疑或信或不信,他都能接受。

  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。

  若是孙思邈相信,他便与其相约元月初见,一览后世。

  若是孙思邈不信,只需淡淡一笑,等药王被光幕惊讶。

  为此,李世民都在心里想好了要如何转身,如何轻描淡写的留言。

  但孙思邈并没有这些李世民所预想的反应。

  这位被后世冠以“药王”之称的医学大家,随手摸出来一个小本子和炭笔,对着李世民认真询问道:

  “此图传于陛下之手,有多少时日了?”

  “得图已两月有余……”

  李世民看着炭笔如飞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孙思邈,话语一滞,强调道:

  “朕无疾!”

  孙思邈点点头,记好之后复问道:

  “陛下所得可还有其他数百年后之物?”

  于是这一天太医署的吃瓜群众看到陛下走的时候袖子甩的格外用力。

  陛下如此作态都不用猜,定然是孙思邈的关系。

  有好事者去太医署东厢房悄悄偷看,便看到了站在屋檐下,满眼都写着担忧的孙思邈。

  李世民虽然颇为气闷,但同样明白这孙药王确有济世之心,所以出了太医署之后也并无其他额外的吩咐。

  虽然不太愉快,但至少还是让孙思邈答应留至元月中旬再说。

  如此,李世民的目的便已达到,接下来干脆就在宫城中漫步。

  此时长安的规划上基本分成三部分。

  太极宫、甘露殿、内苑等等这部分属于皇帝私人休憩和办公之所的地方,称宫城。

  而从宫城南出,隔着直道另一边是鸿胪寺、太常寺、太庙、将作监、大社等中枢机构所在地,称皇城。

  除去皇、宫之外,坊市所在为郭城,也就是百姓生活之地,也是长安最为繁华所在。

  李世民此时过来的太医署便是隶属于太常寺,在皇城东部位置。

  于是走了一段路程后一转,便行到了皇城东门景风门的位置。

  景风门的守卫长官校尉已经站在路旁给皇帝行叉手礼,李世民摆摆手,站在城门这儿侧耳倾听。

  他知晓,东出景风门后便是永兴坊和崇仁坊。

  沿着两坊中间的东大街行至岔口往南,便是相当繁华的东市。

  如今已是腊月,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,今岁相当简单:颉利降,如何不算一个好年?

  大唐皇帝心中明白:如此大贺,是唐朝的第一次,但绝不是最后一次。

  皇城外面热闹喧哗的声音仿佛一根钩子,让李世民心中颇为痒痒。

  因此几乎没犹豫太久,李世民便带着行辇匆匆离开了。

  校尉松了口气,但不过半个时辰后他便看到陛下微服简行,去而复返。

  在随行的尉迟敬德对校尉进行了简单的“说服”之后,微服的李世民和十数名金吾卫,出景风门,犹如一滴水一般汇入了长安郭城。

  李世民自认对长安并不陌生,毕竟少时征服过这里,并且也偶尔登上长乐、承天、顺天等城门远眺长安。

  但如今亲身游览且无马匹,方才明白长安之大,早就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站在大街上,周围的喧扰叫卖声同时袭入耳朵,反倒让李世民有点茫然:

  “敬德,往哪边行去为好?”

  尉迟敬德略一思索:“陛下既然近月来喜食鱼,当试试蝴蝶鲙。”

  有方向就好,李世民兴致盎然:“带路!”

  买了两盏燃灯,观了一场踏谣,路过正街时还看到平康坊与宣阳坊的汉子在玩牵钩戏。

  看着两组汉子两钩齐挽,努力将麻绳上的大旗拉到自己那边,李世民也当场驻足加油叫好。

  顺手又买了个两个傩戏要用的狰狞鬼面具,看着无奈付钱的尉迟敬德,李世民忽然想起来询问道:

  “敬德,照虚耗和醉司命过了没?”

  尉迟敬德还没开口,话头就被摊主抢过:

  “好叫这位郎君知晓,照虚耗和醉司命都是岁除时候的啦,现在还早。”

  “不过郎君若是欲买司命酒以醉司命,这街那头,有一家卖酒的。”

  原来是推货物的,不过李世民还是笑着谢过。

  “岁除晚,照虚耗。岁除中,醉司命。”

  “如此承此好年,廿三贴灶马最为先。”

  李世民轻声哼唱,依稀记得这还是小时母亲在岁除前教给他们兄弟三人的。

  灶马即刻画有灶神的木板,腊月二十三贴好。

  除夕夜时在灶上点灯,谓之照虚耗,能镇鬼神。

  随后往灶马上泼洒酒水,好让灶神醉酒讨采,谓之醉司命。

  当初母亲教的这些在李世民记忆的角落里被翻了出来,如今阿姐早去,兄弟也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