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章晋王之心_大明公务员
日读小说网 > 大明公务员 > 第五十五章晋王之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五章晋王之心

  第五十五章晋王之心

  瞿能这一番痛哭流涕,表明了自己太子忠臣的身份,也同时似乎洗去了在东胜卫迁延不起事的事情。当然了,朱雄英也明白,这个时候,并不是算账的时候。一番安抚之下,大家往前看,不翻旧账。

  毕竟,瞿能孤身入军中,摆明让朱雄英接管三万东胜军。

  这也算是诚意满满。

  如此一番之后,就正式进入军议之中。

  瞿能立即说道:「殿下,臣到底是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在大同城中,也是有一些人手的。臣愿意为先锋,突击大同城,一举拿下大同,殿下,兵贵神速,毕竟,东胜卫这么大的动静,臣以为隐瞒不了多久的。应当当机立断。」

  朱雄英看向何夕。

  何夕立即说道:「殿下,瞿老将军说得对,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」

  大同城是何夕预料之外的。不过能拿下也是好的。

  朱雄英见身边的人都同意了,说道:「瞿老将军为先锋,直扑大同。」

  此地距离大同也不过几百里,骑兵行军不过三五日而已。

  不过,瞿能说得对。东胜卫这么大的动静,自然有人知道的。

  太原,南雄侯赵庸此刻愤怒之极。

  赵庸作为老将,他在军中各派系之中关联都不太深,在常遇春麾下效力过,但与蓝玉关系不好,在李文忠麾下效力过,但是李文忠死了,瞧不上李景隆,于是,去抱李善长的大腿。

  历史上,因为他的错误选择,自然脑袋搬家。

  毕竟,在朱元璋看来,如此三心二意,此怏怏非少主臣。不杀他得留着过年吗?

  而今他被打成李善长一党,被打压,但是没有死。不过他一直觉得很冤,他觉得自己不是李善长的嫡系。但是蓝玉不会伸手拉他。李景隆作为二代国公,虽然能力不行,在影响力上并不能与几个老国公相比。但是李景隆在政治上可不是草包,自然给他下绊子。

  赵庸自然起不来。

  他愿意不愿意,大家都觉得他是李善长一党,他也只能当李善长一党。不过,他在李善长一党,也不是太受欢迎的。否则也不至于来太原。

  无他,等他到太原的时候,太原已经是晋王的天下了。

  原因很简单。

  历史上燕王起兵造反,为什么那么容易将北京的人马收拢在手,因为这些人马都是他的旧部啊。同样的原因,晋王也是带兵打过仗的,当然了没有燕王打得那么出色。但是山西很多人都是晋王的旧部,这一点也是错的。

  而且,北京与南京之间的决裂。造成整个天下的思想混乱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,双方并立也有好几个月了,并没有打大仗的原因。双方都将心思用在整合内部上了。

  而晋王在山西也十几年了,影响力自然也是有的。与当地很多人关系密切。在这种思想混乱之下,有很多人上了晋王的船,有很多人固然是因为晋王的拉拢。但是更多人的并不是效忠晋王。而是为了拉晋王当挡箭牌。

  无他,一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北京反叛很容易平定。但是禹县一战,让很多人犹豫了。

  北京与南京谁是胜利者,这不好说了。

  自然有人有冒险精神,敢于押注,但是对于很多保守的人来说,他们除却压北京,南京之外,还有第三个选择。

  这个选择是什么?

  就是压晋王。

  他们并不是压晋王能得天下,而是拿晋王当幌子。保持一定的独立性,等天下一定,他们自然是朝廷的不二忠臣,到时候将晋王给送给朝廷,不就行了?

  于是,晋王的势力在太原立即扩大。

  赵庸是孤身赴任的。

  他离开军队一线太长时间了。军中固然有影响力。但是具体在太原这里,影响力是相当有限,赵庸借助南京朝廷的大旗,再加上傅友德等人的影响力,才算是拿下几个卫所。

  但也仅仅可以与晋王分庭抗礼而已。

  不足以让晋王听他的话。

  赵庸来到太原之后,发现这个局面后,他的重心就放在拉拢瞿能身上了,在他看来,太原,也就是山西都司这些军队,已经没有办法了。但是如果瞿能投奔南京,瞿能带着山西行都司军队足以扭转局面。

  不仅仅在西侧对北京形成威胁,同样也可以压制晋王的野心。

  所以,赵庸对瞿能的动向非常关注,他还有指挥山西锦衣卫的权限,所以东胜卫有变,赵庸立即知道。

  他多次去见晋王,要去先发制人,大军出雁门关,占据大同,分割东胜卫与北京,从而让东胜卫重新选择。但是晋王总是用这样那样的陈词滥调,来推辞。

  但是而今赵庸不能等了。

  赵庸判断,瞿能既然已经投奔,那么大同就危险了。大同危险了。一进一出之下,山西的局势就不妙了。甚至北京有另外一个进攻路线,那就是从大同过黄河进攻陕西。

  要知道,而今因为河套在手。陕西一带都是腹地,根本没有大军驻守,数万骑兵,足够打到西安城下。

  那样的话,朝廷就被动了。

  一句话,大同得失,虽然到不了干系天下得失的地步,但却干系到西北安稳与否,南京与北京的战争,会不会再开辟一条战线。

  赵庸自然不能坐视不理。

  他立即去见晋王。

  晋王不愿意见赵庸,磨磨蹭蹭好一阵子,才召见了了赵庸。

  赵庸来不及客套,立即说道:「殿下,大同危急,臣请殿下立即出兵,奔赴大同戍守。」

  晋王说道:「南雄侯,何出此言?」

  赵庸将他的情报与分析过程,洋洋洒洒的告诉了晋王,说道:「殿下,事不宜迟,一旦大同有失,直接影响到太原。殿下,速速出兵吧。」

  晋王听了,苦笑说道:「侯爷,你也要体谅一下我。我身为朝廷境内最后一个藩王,身处嫌疑之地,方方面面都看着的。有些事情是不敢做的。这样吧,侯爷自去便是了。本王一定会侯爷看好后路。」

  赵庸一听,他自然不肯了。

  原因很简单。

  晋王说得轻巧,赵庸能掌控的人马本来就不多,赵庸一走,太原地方,就是晋王的天下了。赵庸来太原,不仅仅有抗击北京的使命,同样有看住晋王的使命。

  更不要说,晋王一旦反叛,那影响力可要比大同失守重要多了。

  毕竟山西表里山河,自古以来,河北得山西,可破关中,关中得山西,可平河北。

  山西得失,关乎北方在谁之手。

  而今,何夕布置的河间防线,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山西。山西与河北几个交通路线,也就是太行八径,何夕都要布置重兵塞住路口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是那么好防御的。

  但是一旦北京方面在山西站稳脚跟,甚至不用拿下山西。就足够屏蔽河间防线侧后了。

  整个河北都安全了。

  这种情况下,可要比大同失守严重的多。

  而赵庸看来,晋王心思莫测,赵庸可不知道晋王会不会做出举太原投降北方的事情来。

  赵庸深吸一口气,说道:「晋王殿下,陛下登基,顺天应人,天下莫不臣服,虽有北京叛逆,不过小患,反手可平,殿下可要想清楚,想明白了

  。有些事情,如果行差踏错,即便是你是先皇嫡子,宗室之长,也是承受不起代价的。」

  晋王听赵庸如此说,顿时脸色有些难看,赵庸这话,让他想起了很多事情,比如太子薨逝前后,他在南京的遭遇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