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 唐大的际遇_大明公务员
日读小说网 > 大明公务员 > 第四十八章 唐大的际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十八章 唐大的际遇

  第四十八章唐大的际遇

  唐大跟随着大队人马,将无数辆盐车押送到营口。

  路程倒也不远。但是唐大却有一些不愿意。因为他的妹妹。

  唐大因为家庭背景与制盐有关,故而在辽东分配到了盐场之中。而且因为辽东汉人少,高丽人多。唐大虽然年轻,但是也被安排成一个小头目。管着几个高丽人。

  这些人愚蠢之极,连话都不好说。刚刚开始,双方都是连说带比划的。但是时间长了,大家也都懂对方地话了。甚至唐大也懂了一些高丽土话。

  毕竟,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产物,而不是相反。

  在这一点上,何夕有些过滤了。如果必须学会语言才能交流,那么世界上第一批翻译,是从哪里来地。

  唐大等人情况,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

  在长期合作沟通之下,双方理解的词汇量还都很少。但是并不妨碍双方地交流。就好像我与我家猫主子一样,猫主子也不会说话。但我能从猫主子,不同的叫声之中,判断他是渴了饿了想出门了,还是发情了。

  原则上移民安顿,都是以小家庭为主。大家族一定要拆分的。而小家庭是不会动的。

  高丽大家族,有了一算一个,都拆分干净了。但是小家庭,都不会动的。毕竟,家庭也是这个时代必然,有家人才有牵挂,才好管理。而且家庭本身也是一个互助的组织。

  最少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之前,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的。

  唐大与她妹妹唐小妹就被安置盐场。先在盐场周围建了一座茅草房。只有几平方大小。只有他与他妹妹。好在朝廷管口粮。每天吃饭的时候,让她妹妹一并去打饭。小孩子不用干活的。

  当时唐小妹就利用这个时间,去大海上拣一些吃的。到了晚上,他们简单的煮一下,充饥而已。其实这样的做法,这海鲜也不好吃。不过能填饱肚子比什么都强。

  这也算是劳动人民的智慧。

  有他们这个简陋的风一吹就跑的小家。唐大顿时觉得,几个月之前,在山东逃荒的事情,似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。

  他又看了看盐车上的盐。

  这盐都是用筐装的。

 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
  也算是何夕的失误。

  当海盐生产出几十斤的时候,还能用麻袋装,或者说其他的容具,但是这几个月,几乎每天都要出上一大批盐,具体多少,唐大根本想不到。也算不清楚。

  只知道,是很多很多。这个时候,盐的储备,与存放,运输,都成了问题。

  还好铁铉是一个有能力的人。他想了很长时间,最后决定用筐。将一些小树枝,或者藤条,编制固定在一起,虽然有一些缝隙,但是足够装住大多少的盐。再加一个盖子,就再也没有别的了。

  之所以如此。就是因为制造简单。妇孺都能做。成本低。原材料也不复杂。大木,或许值钱,但是这些小树枝,藤条什么的。都不值钱的。

  当然了,铁铉也值得这种急就章办法,有很多的问题,别的不说,不放水。一旦淋雨,这盐立即就化了。但是那又如何?在古代放水的办法,最好就是油纸,在筐里面铺一层油纸,不敢说能解决所有的问题,最少能解决一定的问题。

  但是问题是油纸从什么地方来的?

  造纸厂最少还没有产油纸。

  就算现在开始造,想要有大量的存货,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

  所以只能用这个办法。

  至于面对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。就是多装一些。反正在盐场,就盐多。

  唐大并不知道这些问题,他边推着盐车,内心之中一边盘算着,走路之余,时不时摸着自己口袋之中的粮票。这是他这几个月的报酬,他准备趁着这一次去牛庄。好好卖些东西。

  他要给妹妹买一身新衣服。给妹妹卖新簪子。等等。只是他不知道他手中粮票,够不够。

  其实,唐大并不知道。他们的报酬发放,也是因为何夕知道大米到了之后,才决定的。对于很多辽东百姓来说,让何夕辗转反侧的粮食危机,这些人都没有印象。

  根本不知道之前,有一个多么危险的时刻。

  何夕之前,并没有向第一批山东饥民发放粮票,没有别的原因,就是节省开支。压缩成本。

  但是而今危机既然已经过去了。何夕就要补上。才有了唐大拿到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。而唐大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拿到粮票的时候,根本不敢相信。不敢相信,给朝廷干活,还发钱,更不敢相信,一个小小的纸片,居然还值钱。

  这是唐大这个山东大汉,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。

  他知道粮票可以换粮食之后,立即在他们最近的一处兑换点。换了粮食。十斤粮食,他扛着走了一夜,才带到家中,第二天还要正常上工。一夜没有睡的唐大,根本不觉得困,反而是精神异常亢奋。

  在吃饭的时候,他故意少吃了一些。到了晚上,回到家中,妹妹抓了一些海鲜吃了一顿米饭。这米很奇怪,比他们见过的米要长一点。不过,这不重要。能吃就行了。

  他们吃得自己的饭,想起了父母凄惨地死去。一时间泪如雨下。

  这样的日子,父母没有办法看见了。

  即便而今,唐大想起这一点,依然双眼有些湿润。

  很快营口到了。

  他们没有进营口城,就在城外不远地方,将盐车停了下来。这里排着长长的队伍。等着前面的人卸货。

  本来,各地商人是准备将盐直接装船的。但是看了盐场简陋的几乎没有的包装。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。在海上行舟,很少能不遇见风雨的。这样的情况,一旦海上遇见风雨,岂不是就呜呼哀哉了。

  但是在盐的价格上,辽东方面做出了让步。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。毕竟盐是真盐,看上去比淮盐还精细一点。一行人商议之后,一起去找杨震。杨震最后形成了一个方案。

  那就杨震在营口城外划出一片土地,建立一个木材加工场。

  不造别的。就造木箱。用的不是什么好木头的。辽东别的不说,就是木头多。打造一个木箱,根本不值钱,一箱能装上几十斤盐。将盐全部装成箱才能装船。

  有人或许说了,为什么不用麻袋。

  因为不能与纺织厂争夺原材料。

  麻料细细加工过后,成为彩麻布。能值一钱银子,而麻布,根本卖不上价格。或许今后麻料多了。价格低了。不会出现这个问题。但是现在,所有飞纺织原材料都必须向纺织厂倾斜。

  所以在辽东这个地方,麻袋要比木箱贵的。

  至于将来是什么样子,就不知道了。

  而这里这个木材加工厂,其实也就是未来的营口造船厂。毕竟在这个时代造船厂,本质上就是一个木材加工厂而已。

  唐大等了好一阵子,才算是将他的盐搞完了。

  随即,他决定入营口城。

  其实而今的营口并没有什么城墙。更没有什么城内与城外。因为营口发展太快了。何夕还来不及做什么规划,营口已经突破了何夕的规划,这让何夕很没有办法。

  甚至蔓延到辽河两岸,形成了一个西城,一个东城的规模。

  将来营口会变成什么样子,谁也不知道。

  而唐大根本不知道,这里几乎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。当他进入营口,顿时觉得,这是他从小到大,见识过最繁华的城池,没有之一。让他都看花了眼,不知道该买什么了。

  这个时候忽然响起锣鼓声。唐大立即靠边站,他知道,这是有大官出行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