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渔业_大明公务员
日读小说网 > 大明公务员 > 第三十七章 渔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七章 渔业

  第三十七章渔业

  这一次,何夕并没有骗他。

  何夕来到旅顺是有原因的。

  是等人。

  不过,既然算错了时间,何夕也没有闲着的时候。比如船厂。他之前也很惦记,只是一直没有空。在整个辽东,何夕要关注的事情很多。但是总体上来说,最看重的地方,也就是营口,沈阳。旅顺等而下之了。

  并不是旅顺港不好。而是旅顺港并没有太多的经济腹地。但是旅顺造船厂,很早就有了。即便何夕有将造船中心转移到营口的想法。但是这里也不会放弃的。

  毕竟,在大航海的未来。即便造船业有些波动,但是规模扩大的趋势,是很长时间不会改变的。

  这个很长时间,应该是以世纪来算的。

  所以旅顺造船厂也是不能偏废的。

  于是,第二天一早,何夕就来到了旅顺造船场厂。

  此刻旅顺早船厂正在承担一个重要的任务,就是造渔船。

  此刻十几米长,数米宽的渔船船身,大片大片的覆盖在海岸上,一个数量的工匠,正在用各种东西填缝,也就是用各种材料制造的粘合剂,填在木头的缝隙之中,保持不漏水。

  这已经不是第一批了。

  真正第一批,已经派出去了。

  为了缓解粮食危机,何夕想来想去,只能增加渔业投入。只是,何夕面对很多困难。

  第一个困难,就是人手的问题。

  很多事情,一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。在北方并非没有渔民。总体上来说渔民是不多的。一下子扩充这么多人手,何夕哪里来的熟练水手。好在高丽移民之中,有不少渔民。再从山东沿岸找了一些。这些人面前,构成了眼前的渔民结构。

  第二个困难,就是渔具的困难,船只,渔具。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。

  不过,这不重要。

  这些人年何夕早就建造出一来,一批技术人员。很容易就改造出来,一系列生产机器。比如麻绳。之前用手工编织,而今可以用上机械辅助了。当然了,这种机械辅助,自然不会是后世所想的自动化。而是让编麻绳的技术问题,直接变成了体力活,用一个带轮子铁架子,只要先编好一个开头,剩下的就匀速的转动轮子就行了。

  这样一来,能做这一件的事情,一下子增多了。

  这一切生产中心,就在旅顺造船厂之中,甚至可以说,旅顺造船厂而今也算是渔具厂了。

  这其实也不是问题。

  何夕面对最大的问题,也就是第三个困难,捕鱼这一件事情,本身的不经济性,与难以大规模展开的困难。

  在很多人想来,古代的海洋之中,到处都是鱼,捕捞很容易,一出海数千万斤,怎么会不经济了。

  其实,去想想就知道了。

  如果捕鱼真的如此赚钱。如此方便,为什么中国古代,真正专职捕鱼的是被歧视的疍民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疍民被歧视或许有其他原因。但是捕鱼不赚钱,也是其中一项。

  首先,气候影响。在不能对海上气候进行准确预测之前,每一次出海都是赌命。出海贸易是这样,捕鱼也是这样。

  其次,技术问题。

  这技术上的问题,太多了。简直是一连串的问题。

  先说保存,鱼获没有冰冻的情况下,不过几日,就变成一堆臭鱼了。根本不能吃了。更不要说赚钱了。这就要求,这鱼获要及时的卖出去。这也让渔民不能去远洋。

  如此一来,捕鱼的范围其实并不大。

  再说,渔网的技术问题。

  很多人看到,一网数千斤,那都是近现代的事情。有了化学纤维做出渔网,才有这样的效果。在古代,渔网最好的材料是什么?是麻绳,与棉绳做出的网。

  且不说这种渔网的承重能力有多大。单单一项,那就是耐腐蚀性。这些渔网,是重要的生产工具,棉麻在古代也是稀缺的。泡在海水之中,不需要多长时间,就变成一堆烂绳头了。

  这是很多渔民不能承受的损失。

  于是乎,就有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的话。这不是态度,或者偷懒不偷懒的。是一个很现实的成本问题。

  正因为这样的情况,所谓的远洋渔业根本不存在。

  这样的情况下,何夕想要用渔业增加食物供应量,也是不可能的。

  当然了,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。

  何夕还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与现实之间,做出了一些调整。

  首先要感谢元末乱世。人口大面积减少,却成了野生动物的盛世。这也包括海中的鱼类。而且不要说,远洋捕鱼业,就是近海捕鱼的人都不多。渤海渔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。因为有很多河流流入渤海,各种浮游生物很多,号称百鱼之乡。

  当然了后世捕捞的快要绝种了,那是另外的事情。

  即便近海捕鱼,也是有一定的收获的。

  其次就是保存问题。

  那就关联到另外一个问题了,那就是辽东盐业的问题了。

  总之,辽东适合晒盐的区域相当不少,整个辽宁半岛西海岸大部,与东海岸一部都是可以的。不过,因为而今大明人口聚集地,大多在千山以西地区。所以,何夕大力发展的就是辽宁半岛西侧的海岸线。

  此刻已经开始产盐了。

  当然了数目不大。这一方面固然是盐场的问题,新技术,新人手,各种不熟练是有的。更多是自然条件不一样。晒盐的效率,取决于太阳的日照强度。而今太阳已经不错了。但还是没有到盛夏时节。所以产量还没有到高峰期。

  不过,捕鱼业也是刚刚开始。两者相得益彰。

  也算不错。

  当然了,何夕也有一些远洋渔业的尝试,那就是捕鲸船。鲸鱼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并不罕见,甚至何夕坐船出海的时候,也看见过几次鲸鱼浮上海面的情况。

  捕鲸可以完美的回避一些捕鱼的痛点。

  首先,就是保存问题。

  鲸鱼体型大,生命力顽强,即便被捕捉到了,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断气了,即便断气了,保存时间,也要比寻常鱼类要强。足够人将鲸鱼带回去了。给人足够的加工时间。

  其次,捕捉鲸鱼,就回避了绳网材质的问题。一头鲸鱼能比得上,好几船鱼获。

  虽然说,依然不能距离海岸太远。但是古人的远洋与后世的远洋概念范畴完全不一样。

  前者,所想的离开海岸,四面看不见陆地,估计就算是远洋了。而后世,是指满世界跑,几个月不见陆地。但已经扩大渔业的范围。

  何夕担心的并不是这些小船的近海捕捞。因为都是成熟的技术,唯一的问题,大概是水手都是新手,但是磨合的时间长了,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。也能为未来航海时代提供足够的人手。

  何夕担心的,其实就是捕鲸。

  毕竟一头鲸鱼少着几吨,多则几十吨,只有能捕一定数量。就足够弥补粮食上的缺口。让辽东这个经济体系,稳定的运行下去。

  但是捕鲸这一件事情,在大明还是算是新鲜事务。这里面很多技术问题,都是想当然解决的。而且捕鲸船也是新造的。对于鲸鱼这种庞然大物,到底,有没有效果。

  何夕还是有一些担心。

  这才是他千里迢迢来到这里,要视察的原因。

  虽然说,在何夕的计划之中。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案,不只一个。有A计划,就有B计划,但是每一个计划,都不是那么完善的。何夕希望所有的计划都能成功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