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大明的货币_大明公务员
日读小说网 > 大明公务员 > 第九章 大明的货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章 大明的货币

  第九章大明的货币

  或许这个事情很难理解。

  其实,这是大明混乱的货币制度的旧账。

  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之前,其实一直在效仿元朝的货币政策。也就是发行宝钞。但是很多政策都有滞后性,发行宝钞也是一样的。朱元璋当时并不知道,发行宝钞的结果。他所知道的宝钞贬值,与实际上的宝钞贬值是有差距的。

  在洪武十四年之后,朱元璋认真做了调查。发泄宝钞在不同的地方,有不同的贬值率。但是即便最高的也折价一半。也就说一贯宝钞,最多能值半两。身很多地方,已经折价十分之一了。也就是一贯宝钞,最多值一百文。

  当然了,这种情况与后面宣德正统年间,与面额相差一千倍的贬值率。是相差很大的。

  朱元璋极是做了挽回。暂停新宝钞的发行。

  最多进行一比一的新旧宝钞折换。

  毕竟是即便是现代钞票每年也有一定破损率。明代宝钞质量远远比不上后世的钞票。每年都有损耗。不置换的话。市面上的宝钞根本就不能用了。

  这就是朱元璋的决定。

  对于自己搞不清楚的东西,暂停,维持现状。

  但是朱元璋也放松了一些政策。

  在洪武之前,建立大明宝钞体制的时候,是严禁铜钱交易的。甚至大明铜钱也一度停止铸造。至于金银交易也是禁止的。不过,朝廷禁令是一回事,市场规律是另外一回事。

  而且大明朝廷的执行能力。也是够呛的。根本不可能深入大明各地。

  于是,明面上的宝钞,私下里用金银,形成了两套金融规则。

  之前朱元璋是强力打击私下的金融规则,甚至下令,商户用金银交易者论罪。只是在洪武十四年之后。朱元璋虽然没有放宽禁令,但是并没有再给下面官员施加压力。重申禁令。

  朱元璋太了解这个时代的官员了。

  有些事情,他不督促,不压着,下面人就当成不存在。

  所以,朱元璋这一松,从洪武十四年之后,就形成了。宝钞,白银,铜钱杂用的局面。其实不仅仅是这三样杂用。粮食与布匹也在其中。

  其实,粮食与布匹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,就承担着货币职能。只是因为棉布大量生产。让丝绢退出了历史舞台的。只不过这种退出也是有过渡的。并不是咔嚓一下,就完成的。

  当然了,这种混乱的情况,在不同的地方,又有不同的体现。各有侧重,就海上与南洋来说,多用白银,是因为贵重金属是天然的货币。而金太少。银子才是通行的货币。而且南洋各地,本来就通行用银子。

  用银子才能与南洋各国无缝接轨。当然了,南洋各国也有大量的铜钱,都是唐宋贸易的产物。总之,没有大明的宝钞。

  朱元璋的默许政策,其实有利于开海的。

  但是在辽东却不一样。

  首先,辽东是军管,粮食本身就缺乏。而且朱元璋即便再傻子,也不可能给军队发宝钞,以宝钞贬值的速度,那是要引起军队哗变的。所以,军队的待遇就是按粮食算。

  官员待遇也是如此。宝钞最多算赏赐。

  而且为了缓解粮食危机。何夕主动提出,辽东大木以粮食结算。更是赋予粮食更多的货币属性。

  所以,辽东上上下下不能说不用钱,但是更多时候喜欢用粮食。

  这种情况在高丽战争之后,有一些改变。因为高丽财富进入辽东之后,也带来大量铜钱。虽然元代就禁用铜钱的政策。但是高丽,日本等地,都有大量中国铜钱。

  总体上,也不能改变以粮食代替钱的趋势。

  粮食自然没有钱方便。但问题是,辽东百姓稀少,交易频率也不是太高的。很多时候都是以卫所为主体的,自给自足。粮食足够了。最少不会贬值。

  如果单单算粮食,辽东的粮食短缺情况并不严重。

  首先,辽东农耕是有基础的。

  辽东在汉代就已经有郡县。虽然辽东发展时有反复。有元末红巾军大难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遗留的。

  其次,大明一切军政都是以粮食生产为重,朱元璋广积粮的政策,是有传承的。在辽东也是一样的。自从明军来到辽东之后,屯田这一件事情,一直抓得很紧的。

  在原本基础之上,辽东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恢复,在洪武末年,已经几近于自给自足了。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大宁等卫所被撤销。辽东的卫所还有增加的原因。

  大宁等卫所每年都要消耗很多粮食。最后让朝廷不堪重负。而辽东甚至一直在开辟这荒地,一直到大明军队不能保证辽东百姓开垦,李成梁放弃宽甸地区为止。

  再加上海运的粮食。木材贸易采购的粮食。

  加上辽东本土的消耗。以一年每人三石来计算。辽东原来的人口,年消耗量也不过是两百多万石

  不要觉得这个数量少,每人三石也就是而今四五百斤。是现代人均粮食占用量的一半。但已经是非常高了。因为这个时代,很少有人能完全吃粮食,很多时候,特别是在夏天,更是以野菜充饥。

  这才是正常消耗。

  即便有粮食也舍不得吃。

  每人三石。已经是何夕地高估了。

  前几年,每年都运输到辽东就有一百多万石。更有辽东本地的粮食产出,虽然有支援大军,但也没有消耗完。而且何夕做得那么多大工程,是怎么来的?

  总不能何夕登高一呼,下面的人都自带干粮上工地啊。

  根本不可能。

  何夕其实就是用结余的粮食作为奖赏,赏功罚过,这才激发下面人的积极性。才有何夕这几年的成就。但何夕也将之前的结余搞没了,等每年二百万石粮食划到军粮之中。

  何夕一下子就感到棘手之极。

  如果说,何夕仅仅是维持而今的局面。大抵是能够的。但是想要完成他原本的计划,却是万万不行的。最少还要有几百万石粮食的花费。何夕觉得自己或许能从南京再搞一些钱粮,但是再多就不行了。

  因为南京那边,风云酝酿。

  清丈案的余波,不会因为太子与朱元璋之间的缓和而改变。甚至朱元璋与太子联合,只会让这一件事情演变得更加剧烈。诚然,朱元璋开国君主,权威天下无双。但是要一群的人的命。兔子急了还会咬人。更不要说这些人。

  所以南方的事情特别多。

  清丈更牵连上钱粮的事情,还有其他内耗。不说别的。单单是这一次江南各方乱起,调动大军,消耗就不少。还要保存各方力量震慑各方。钱粮上根本不能少。

 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。

  不管高丽战略,是何夕想与不想的。在客观上,高丽战事是何夕推动的,将冯胜想乘胜追击地灭掉北元的想法破产了。虽然之前,何夕与冯胜有过合作。而今也没有撕破脸。

  但是在这一件事情,冯胜不支持,想从北平调粮食,也会大费周章。

  想来想去,这个难题何夕还要自己解决。

  不过这个问题,何夕此刻已经有一些思路了。

  自然是内部挖掘潜力,与从外边拉资源而已。虽然说从朝廷这边搞到钱,有一些难。但是其他方面并不是不能搞到钱。不过,这是后面的事情了。先解决眼前的事情。

  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。

  他先要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。也就是内部的问题。先办了确定的事情,再去搞定不确定的事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