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_大明公务员
日读小说网 > 大明公务员 > 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

  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

  朱雄英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  而今大明的国土,空前之大,甚至比元朝也不差多少。

  东有日本,南尽爪哇,已经到了南半球了。西到中亚,如果说燕王一些附庸,已经到了欧洲。至于西伯利亚,青藏高原这些地步,只需派一个使臣,就尽数是大明之臣属了。

  整体上来说,南重北轻。

  北方已经没有明显的威胁了。长城内外皆是大明。

  即便漠北为燕王所有,但是本质上漠北是大明与燕王的缓冲区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漠北在燕王手中比在大明手中要好。

  无他,那就是人口问题。

  漠北的人口承载数量是相当有限的,即便是进行了畜牧业改革之中,有了更多的产出。也是如此。当然草原上人多到草原不能养活之后,他们自然要对外扩张。

  大明是缺人。但是草原上的牧民与大明需要的人力是错位的。

  大明需要的是农夫,是工人。甚至技术人员。但是漠北草原上有吗?

  不可能有的。

  即便何夕在大明推广教育也是很难的。何夕能做的,也仅仅是在整个大明建立起十几所大学,很多省份最高学府不过是一个中学。很多县里都没有一个小学。

  教育经费才是真真正正的无底洞。

  而发展工业所需要的人员,是工人。甚至识字的技术人员。而对外屯垦所需要的人员是农夫。而蒙古人根本不可能直接拿来用。而且蒙古人从骨子里性格也不是习惯这样的生活。

  千百年来,蒙古人都是这样的。没钱活不下去了。就去外面抢劫。

  他们习惯放牧,同样习惯打仗,而不是习惯当工人与农民。

  甚至这些人到了北京,也是问题人员。甚至造成社会结构的问题。

  但是在中亚就不一样了。

  中亚虽然有很多地方,可以屯垦。但更多地方都是宜耕宜牧。而且燕王这边缺人,汉人不够,但是信奉黄教,或者长生天的蒙古人也是可以的。

  毕竟漠北蒙古人与汉人相处时间长了。自然有很多被中原文化所影响。甚至蒙古人之中,也有不少所谓的读书种子。

  到了中亚那片地方,自然成为或燕王忠实的守护者。

  也算是支持燕王在中亚的征伐。

  北方几乎上没有什么战略上的威胁。但是在南方就不一样了。南洋,乃至新得手的东南亚。问题多多。有些事情,不用多说,朱雄英与何夕都是有默契的。

  对外扩张,封藩建国,是成本最低的办法。但是绝对不是长久的办法。

  几千年来,中国人已经将一个观念,深入骨髓之中了。

  那就是天下将定于一,天下必定于一。

  天下定于一。何夕改变了很多传统的观念,但是这个政治观念,并没有得到动摇。所以,何夕自己或许有将大明诸侯列国的局面维系下去。但是不代表其他人就是这样想的。

  这个其他人来说,也包括了朱雄英。

  朱雄英对南洋有什么样的想法,就如同何夕对安南,东南亚布置的心思,或许朱雄英心思更多一些。

  不管是大明努力开拓南洋,或者说朱雄英对南洋诸王下手等等方面。留在南京,要比留在北京要方便多了。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应该知道,今后只要搞出电报,南京与北京的问题都不会太大了,更不要说,南北两京之间,已经快要开通铁路了。今后,南北之间,也不过十几日的光景。又能差多少?”

  南北铁路,也是何夕在任内大力推动的第一铁路项目。

  这几年进展也很快,当然了,其中要路过很多大江大河,修桥的事情,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但是除恶桥梁之外,其他路段都已经差不多了。

  朱雄英说道:“那是将来的事情。”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,您的意思是?”

  朱雄英说道:“既然是南北两京,今后还是并列吧。不过冬季居南避寒,夏季北方避暑。反正火车来往不过十几日上下,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了。”

  “这也是姑父您说的。”

  何夕沉默了一会儿。

  他知道,朱雄英说的事情,有自己的想法,也有自己的道理。

  南北之间的隔阂本来就很深。

  在一场南北之战后,南北双方的隔阂更深了。想要弥合南北,问题更大了。何夕为了变法着想,想要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大明的统治集团。

  但是,南北之战,已经打完了。

  但是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的争夺,还没有结束。

  大明朝廷之上,有何夕在。何夕一力压十慧,将各种纷乱给压了下来。但是何夕退下去之后,很多事情,都会冒出来。

  朱雄英作为皇帝,他自然想要弥合南北。当然了,今日之局面,南北两京,每年半年。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。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,这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  朱雄英说道:“先缓缓吧。”

  何夕读懂了朱雄英的潜台词。

  朱雄英抵触北京,就是因为何夕在北京的影响力太大了。让朱雄英不得不忌惮。虽然以上种种原因,都是真实的原因。

  但是很多时候,说不出口的原因,才是真正的原因。

  何夕知道朱雄英在忌惮他。朱雄英也知道何夕对他也不是完全的放心。

  只是双方的心结,只能隐藏在言语之下,断然不会说出口来的。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说得对。我也觉得对。南北双京,本就应该是大明国策。只是,我有一个想法,不知道陛下可否应许。”

  朱雄英心中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姑父,尽管说。”

  何夕说道:“我一辈子的功业,开始于南京,却成就于北方。再过一两年,我就退下来的。总是在北方画上句号。在南北铁路还没有修建好之前。南北交通不便,我想去北京筹建第二届国会,然后体面的退下去来。这一点小事,陛下,应该恩准吧。”

  朱雄英一句否定的话,就说不出来了。

  何夕没有否定他提出的两京制度,只是提出他暂时迁到北京去。又隐隐暗示,如果他不答应这一件事情,将来的事情就不好办了。

  看似很简单的事情。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惯性的。

  迁都这一件事情,非强人不能为之。何夕能做。一方面是何夕的功绩与资历,在整个大明不做第二人想。另外一方面,有一个强大的势力,其实也想回北京。就是跟随何夕打下南京这批人,这些人根基在北方是有意愿回去的。

  同样想将京师留在南京的势力也不少。

  一旦,何夕将京师迁到北京。并且维系两年。何夕退下来,做一些手脚。让朱雄英一两年之内,做不了迁都的事情,下一次迁都就很困难的。

  南北两京巡视的制度,就成为一纸空文了。

  想法是想法,现实是现实。内阁掌控行政权,不管上面什么决定,何夕都能扭曲成为他想要的样子。

  而且于情于理,何夕已经退了一步。朱雄英也不能再步步紧逼了。

  何夕还没有退下来的。

  只是,他说了这么多话,费了这么多口舌,整个事情的还是在何夕的掌控之中。朱雄英难免有一些,有些郁气。

  朱雄英苦笑一声,说道:“姑父,既然这么说了。我岂能不准?”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,你我之间,有些事情可以摊开来说,我来到这个时代,这天下之中,并没有什么东西是我想要的。这天下之大再好,能比得上后世的手机电脑吗?”

  “我受岳父大人厚恩,这天下我会完完整整的交给你的。但是留下来的东西,你只要不动。这天下会是你的。毕竟谁也不想让天下出乱子的。”

  “我想陛下,也是继承太祖皇帝之遗志。想要沿着正确的道理,大有作为吧。”

  朱雄英听何夕这番话,内心之中,有些不舒服。但是他更忌惮何夕了。

  对于要退下来的何夕,朱雄英内心之中是复杂的。他既想尊崇何夕,从而获得何夕身后势力支持。他又觉得如此一来,他行事就会事事受到何夕的影响与制约。即便何夕退下来的,影响力无处不在。

  等于走了一个有形的何夕,留下一个无形的何夕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想要掌控大权的强人,都热衷于推翻上一任的政策与用人,不管是古代,还是现代都是一样的。

  朱英雄内心之中,也都在其中徘徊。

  他一方面畏惧何夕的强大,想要安稳走下去。但是内心之中,却有一股野火,在熊熊燃烧。

  想要冲破何夕的影响,冲破何夕的束缚,不想生活在何夕的阴影之下。

  只是何夕对他的影响力太大了。

  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了。

  何夕给他好脸,他反而想要得寸进尺。但是何夕威胁他,他不舒服,反而觉得,这才是何夕的风范。符合何夕在他心目之中的印象。

  反而将他内心之中,一些不该有的想法给按压下来。

  朱雄英说道:“姑父,说得对。我就是这样想的。”

  何夕说道:“如此就好,如此就好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