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章_大明公务员
日读小说网 > 大明公务员 > 第八十七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八十七章

  大明公务员第八十七章第八十七章两种意见

  等诸王到来之后,这一场会议就召开了。

  陆仲亨自然也在会议之中,他虽然不是诸侯,但是在南洋的地位,不在诸侯王之下,南洋总督府几乎就是陆家的私兵了。如果单单算武力的话,陆仲亨才是最强大的。

  不过陆仲亨并不能养活这么多军队,他靠得是诸国提高的赋税。毕竟,在南洋诸国都需要这一支武力存在。大部分封国根基浅薄,武力并不强大。

  而周国虽然最富裕。但是武力上未必能强得过楚国,他也愿意与陆家有更深层的结盟。

  让陆家站在他这里。

  陆仲亨在这里自然也有一席之位。

  只是陆仲亨在这一件事情,却不发言。

  原因很简单,陆仲亨到底不是王爷。诸王虽然在外,但是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儿子,他们联合起来,几乎等于朱家。所以对于朱雄英与朱允炆之间的矛盾。他们是有说话的分的。

  但是陆仲亨是什么人?他是一个外人,再过分一点,是臣子。

  在这样的事情,他是没有开口的余地的。

  说出来也徒徒惹祸。

  而且陆仲亨也很明白一件事情,那就是南洋诸王根基已经很深了。而且有连接在一起的趋势。特别是在对中原朝廷的时候。

  今后不管那一位登上皇位,他们对南洋这些叔王,也不好下手。但是对于陆家可就不一样了。

  陆仲亨仅仅是南洋总督,但是南洋总督可不是可以世袭的官职。朝廷允许世袭是可以的。朝廷不允许也是可以的。须知,即便号称世镇云南的沐家,其实也有好几次被拿下,最后是发现没有比沐家更合适的人,才形成了惯例。

  陆仲亨可不敢得罪任何一个人。

  陆仲亨不开口,下面诸王意见不一样。

  楚王说道:「我等远在南洋,不知道朝廷情况,而今双方战事连接,我们而今说什么也晚了,最好什么也不要做了。而且将来不管谁上台,他们嫉恨我们,那就不好了。」

  楚王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楚王兵力最强,但是他是最难干涉中原的。一方面是距离最远,另外一方面就是卧榻之间有敌人。那就是东西两王,不干掉他们,楚王兵力是抽调不出来的。

  没有实际的兵力,说话不硬气,那又何必插足。

  更重要的是,楚王并不觉得插足其间有什么利益。

  周王却说的:「不然,父皇拟定的藩王金册上,可是有拱卫皇室之权,而今天下纷乱,久战不决,正是我们这些叔王插手的时候,有什么作用先不说,单单说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,再有这样的事情,谁还会管我们?」

  「我们在朝廷说话,还会有分量吗?」

  此言一出,很多人都议论纷纷。

  周王的说法,听上去也是很像一回事。

  权力,只有使用了才是权力。如果权力仅仅在纸面上,从来没有人使用,那就不是权力。

  虽然何夕更改了封藩之策。但是朱元璋还是拟定了藩王责任之中,藩王拱卫皇室的权力还是存在的。甚至加强了。原因无他,朱元璋其实很担心,未来的大明皇室权力受到侵犯。

  所以藩王拱卫皇室,就是加强皇室权力的措施。如果大明未来扩张有很多新殖民地,这些殖民地都是藩王。朝廷即便是权力很大,让皇室权力变得无足轻重。但是皇室与地方王室之间的关系,这种宗法关系,也会成为大明朝廷统御天下利器。

  一件东西必须有用,才不会被废除。

  皇帝也是一样。就说英国皇室,英联邦还重要的时候,皇室就很重要。因为英国女皇是英联邦共同的君主,而今英联邦

  这个概念变成无足轻重之后,皇室也就没有地位了。

  朱元璋也算是为子孙计深远了。

  只是子孙后代未必能理解朱元璋。

  最少,周王楚王并没有想到这些人。他们只是想到自己的权力。

  南北之战,给这些王爷最大的教训,那就是他们离开了本土会有很***烦的。

  很多都有了想法,那就是在本土,也就是大明也要有足够的影响力。否则中原朝廷要对付他们,他们也很难应对的。

  当然了,周王对这一件事情的想法,不仅仅是想要干预,他其实已经有了站队。他站北京。

  因为他已经被利益绑架了。

  也只有北京才回采买这么多粮食,北京的货物运输到南洋,在新港采买粮食回去,这是这几年最频繁的贸易。如果北京战败,北方粮食采购还会有吗?

  未必会有。

  无他,虽然从经济上来说,从南洋采购粮食,特别是新港采购粮食最方便。

  原因很简单,都是种粮食,情况也是不一样的。

  周王种植粮食,一开始没有想过卖粮食,但是结果是周王粮食种植模式是经济作物的。周王的粮食明显过剩。在各种成本上是最低的。只要卖出去,才能赚钱。

  周王手中的粮食一开始就注定了成为商品。

  而南方的粮食并没有那么纯粹。南方各地粮食产量并不低。不要看大明一年赋税三千万石上下,如果真算大明粮食产量。应该在数亿万石。须知大明赋税是亩收五升。五升是零点零五石,而各地亩产在两石到三石之间。可见粮食总产量。

  可以这样说,即便是到明末,单单算明代粮食产量,粮食依旧是不缺的。

  但是这些粮食更多是养活本地人口了。很少有出售的。

  周王手中每年能卖出数百万石。并不是周王产出粮食很多,超过了大明南部很多省份,而是吃得少,消耗少。

  这种情况下,周王必须思考一个问题,如果南京平定北方之后,南京会采购这么多粮食吗?必然是不可能的。

  无他,南洋粮食大举入市,会影响整个大明的粮价的。毕竟,就大明粮食,产出虽然多。但是作为商品的粮食其实并不多。更多粮食都进入百姓嘴里。毕竟大明而今已经一亿人口。一会亿人口,每年吃上三石粮食,修需要三亿石,而如果再加上作为饲料,数亿石的粮食根本不算是什么。

  而粮食定价权对于很多人来是非常重要的。比如士大夫,地主。

  他们在粮价起伏之中剥削佃户。

  操纵粮价,囤货居奇,对周王大规模向中原销售粮食,是非常不喜欢的。

  甚至南京朝廷也未必喜欢用钱来卖周王的粮食。

  而且周王的粮食除却北京,估计没有其他买家。即便有,其他买家加在一起,估计都不能消耗这么多的粮食。

  周王名义上两不相干,但是周王用心却在于支持北京。

  如周王这般心思的人很多。

  无他,南洋与大名关系很密切,但是这种密切,更准确的来说,是与北京密切。虽然很多国家不是周国,离开了北京就会陷入危机之中。但是有北京的货物,他们的财政会更轻松。

  没有的话,事情会更麻烦。

  即便楚王也是如此。

  双方商议了很长时间,最后还是通过了周王的想法,他们决定分别向北京与南京派遣使臣团,不为别的。就是劝和。

  这种劝和,任何人都知道,不可能有什么作用的。

  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,有不同的想法。

  对于楚王,他觉得这仅仅是仪式上的,甚至某

  种意义上是去讨要好处的。无他,诸王在政治上还是有影响力的。甚至手中还有数万大军可以调用。

  不管是谁,难道不应该好好安抚一下,他们是有统战价值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idu8.com。日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ri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